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小微企業政策既要完善更要落實

銀行信貸代償信貸借款台北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在政策推動下,我國小企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活力進一步激發,盡管小企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但當前仍面臨突出問題——當前小微企業發展情況反映與政策建議+ 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小企業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組》2009 年和2012 年,國務院出臺瞭關於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兩個29 條政策文件,部門相繼制定瞭一系列配套措施,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與市場環境明顯改善。在政策推動下,我國小企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活力進一步激發,為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做出瞭新的貢獻。2012 年,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數量增長7%、資產增長30%、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3%、利潤增長9.7%、從業人員增長15%,各項指標均高於大中型工業企業,後者的一些指標是負增長。盡管小企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但當前仍面臨突出問題,以下就八個方面問題提出改進與落實政策的意見與建議。1、稅收問題:扶持政策擴大但政策力度不足近幾年來,國務院相繼出臺多項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為部分小微企業減輕瞭稅負,帶來瞭直接實惠。但目前稅費負擔仍然是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原因在於:一是優惠政策范圍偏窄,符合減免政策的小微企業數量較少且優惠幅度較小。如這次對月銷售收入2 萬以下的企業免征增值稅與營業稅,實際隻是向個體工商戶看齊,政策新意不多,作用有限。二是優惠政策申報程序較為復雜,部分小微企業不具備相應的辦稅能力。三是小微企業非稅負擔較重,多種收費都是由其他部門委托稅務部門代收,給企業造成稅負重的感受,其實由稅務部門征收的有一定比例是各種費而非稅。建議:一是樹立國傢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主旨是“就業為重、稅收為輕”的理念。西方國傢政府管理小企業的基本理念是重就業、輕稅收,普遍實行低稅率、簡稅制,以減輕企業納稅負擔,推動擴大就業。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問題更加突出,也應樹立同樣理念,制定小微企業政策也應以推動企業解決就業為主,而不是增加稅收。我國現行就業稅收政策多屬臨時性安排,建議整合和完善相關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將盡可能多的小微企業納入就業稅收政策覆蓋范圍,並從制度層面建立長期支持就業和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二是按照公平稅負原則,逐步擴大稅收優惠受惠面。(1)進一步降低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目前,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率為20%,僅比普通企業25% 的稅率低5 個百分點, 與國外相比稅率仍然偏高,可考慮將稅率降為15%。(2)放寬小型微利企業的認定資格和條件。將“微利”由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0 萬,適當提高;將小型微利企業中“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 萬元”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由短期政策變為永久性優惠政策,同時將6 萬元的標準適當提高。(3)將免稅范圍從當前的企業月銷售收入2 萬元以上提高為4 萬元以上,以體現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區別。(4)對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型企業、小城鎮企業和個人創業等,適當降低其所得稅、增值稅或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三是正稅清費,規范稅費關系。針對小微企業稅費交叉重疊、不夠規范的現狀,應當大力清理和取消各種不必要、不合理的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要稅費聯動,將較為規范的、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盡快費改稅;屬於“規費”的收費,合理制定收費標準,明示資金用途,接受社會監督。四是減少稅收征管的隨意性。進一步減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審批透明度,切實給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得小微企業無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處理稅務問題,可將有限的資源全部放在企業經營上。定期對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避免地方政府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幹擾優惠政策落實現象的發生。對落實程序復雜的減稅或免稅政策,2、信貸問題:小企業貸款規模擴大但遠未適應需要近年來國傢采取瞭一系列措施,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有所改觀,但仍未根本解決。銀行信貸覆蓋面小,小型金融機構嚴重不足,大多數小微企業無法獲得信貸支持,獲得者成本也很高。小微企業仍主要靠民間融資,融資成本畸高。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需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改進信貸統計工作,真實反映小微企業信貸數量。有幾個重要金融數據並不清楚,嚴重影響國傢與社會對企業融資形勢的客觀判斷。如全國金融機構每年貸款的企業總數和有貸款餘額的企業總數,每年有貸款的大、中、小、微型企業數量、貸款餘額及比重等。按金融部門統計,已經連年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於”的目標,商業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已占企業貸款總量的近30%。據調查,實際遠沒有這麼高。原因是,各個銀行在實際統計中,許多並未按照中小企業劃分新標準執行,仍將企業授信額500 萬元以下或單戶融資限額3000 萬元以下的企業歸類為小微企業,這就將部分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其分支機構)的貸款也加進去瞭。另外,有的銀行將其小企業信貸部門管理的企業軍公教信用貸款~失業中~哪裡可以汽車貸款?貸款全都統計為小微企業貸款,而其中不少小企業早已發展成為瞭中型甚至大型企業,但其業務仍由小企業信貸部管理。要切實改進企業信貸統計工作,嚴格執行中小企業劃分新標準,調整銀行企業統計口徑,真實反映大中小型企業信貸數據。二是認真落實“金融十條”,提高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水平。在機構業務準入、風險資產權重、存貸比管理等方面對小微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積極支持信貸資產證券化向常態化發展,並制定相應辦法,將資產證券化騰挪出的信貸資源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適度提高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並相應調整績效考核機制,調動小微企業服務部門和人員工作積極性。三是控制地方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引導其擴大對當地小微企業服務。近年來,中型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跨市跨省發展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市外省外業務量已經過半,這不但與成立這類銀行的初衷相背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進駐區域的金融市場秩序。應適當限制中型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引導其立足當地,擴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這與金融市場化改革並不沖突,西方國傢的許多中小銀行,業務范圍均在一定區域之內,跨區域業務量很小。四是大力推進以民間資本為主的小金融機構發展。小金融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主要依托大中型銀行來辦。如果不是管理部門要求,多數銀行根本就不想辦小金融。“草根企業”需要“草根金融”, “草根金融”要由“草根企業”來辦。我國發展小金融,應該以民間資本、民營企業為主。民間蘊藏著發展小金融的無限潛力和強大動力,隻要放開,我國小金融將像雨後春筍迅速發展起來。要放寬準入,加快民間資本獨立投資小型金融機構步伐,與現有各類金融機構相互補充,培育形成商業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結合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組織體系。3、資本市場問題:中小板創業板“大多、中少、小無”我國能夠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的小企業如鳳毛麟角。目前在主板市場上市的1000 多傢企業,全是大中型企業。自2006 年和2009 年中小企業板與創業板建立以來,如果按上市前一年銷售收入算,沒有一傢小企業上市,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近1000 傢公司的現狀是“大多、中少、小無”。建立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主要目的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其最低門檻是上市前一年公司的銷售收入不低於3000萬元,而小型企業的標準是銷售收入2000 萬元以下。規則制定和操作過程一方面向上大大放寬瞭標準,讓大量大型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另一方面向下提高瞭進入門檻,從根本上排除瞭小型企業上市。“大多、中少、小無”的現狀,說明我國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名不副實。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一是修改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公司上市標準要求。使其與工信部、國傢統計局等四部門最新的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相銜接,主要是適當降低公司營業收入規模要求,同時,根據行業不同明確提出公司從業人員數量要求。二是按照“以中為主”橄欖型要求,發展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市值總量中,大型企業的市值總量至少占90%,其中按銷售收入計算的特大型企業市值可能占50% 以上。今後,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大、中、小型企業,建議基本按照2 :6 :2 的比重安排,即大型企業占20% 左右,中型企業占60% 左右,小型企業占20% 左右。同時,嚴格禁止特大型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三是微型企業不宜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微型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等均不可能具備公司發行上市的最起碼要求,不可能為投資者接受,全世界也無一個國傢讓微型企業發行上市。因此,今後隻宜提支持小型企業上市,不宜提支持微型企業上市,以免引起社會誤解。四是大力發展三板市場和企業產權地方櫃臺交易市場。這是小企業上市的主戰場,通過加快發展,使其在上市企業數量上,逐步達到和超過中小企業和創業板的數量,以支持更多的優質小型企業上市。4、市場經營問題:環境有改善但成本高、利潤低近年來,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國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少有的困難,各項投入成本持續攀升,主要是用工成本大幅上漲,能源原材料成本仍居高位,物流成本高,環保壓力大,利息高、稅費高、匯率高,資金周轉困難(重要原因是對大企業的應收賬款數量大時間長)等等。建議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小微企業的經營環境:一是把握工資增長節奏。當前大量中小企業已經遇到想招工,但因工資要求高而招不起、不敢招、招工難的窘境。因此,一方面,國傢應把握好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幅度與頻率,將其控制與地方經濟增長和企業效益提高速度相適應的范圍之內。另一方面,適當改進企業社保基金收取辦法,對勞動密集型和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適當降低繳納費率標準。二是創造小企業與大企業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認真落實小微企業發展和民間投資鼓勵政策,提高政府采購中的小企業份額比重,明確提出普通日用商品以向小企業采購為主;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減小物流成本;協調大企業與小企業關系,引導大企業尊重小企業,守合同講信用,及時給小企業付款;推進小企業的行業平等進入,不得對其設定歧視性市場準入條件。三是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引導企業練好內功,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員工素質,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擴大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價值,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避免盲目擴張,減少重復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5、部門統計問題:數據矛盾大、統計標準需要改進當前,關於中小企業的眾多統計數據,各個部門實際統計口徑不太一樣,有時同一部門同一數據出入很大。特別是社會對部門統計數據多持懷疑態度,如不相信小企業效益有這麼好,不相信小企業的信貸數量有這麼大,不相信小企業員工工資有這麼高,不相信小企業稅收優惠面有這麼大,等等。主要原因是,統計新標準執行不到位,同時,統計標準本身有的也不太科學,以至統計部門自己的某些數據也出現重大出入。為此,建議:一是切實執行中小企業分類新標準。有關部門特別是金融管理部門應監督各類銀行機構嚴格按新標準統計小企業貸款情況、融資數量,為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銀行不能再延用過去的單筆貸款500 萬元以下或年貸款3000 萬以下均統計為小微企業貸款范圍,也不能將小企業信貸部的貸款均統計為小企業貸款,嚴格按中小企業新標準進行統計。要對銀行統計系統進行技術改造,使其適應新標準要求。二是適當調整中小企業標準。現行新標準的主要問題是企業銷售收入與人數不大匹配。如工業小企業標準是銷售收入2000 萬元以下和從業人員300 人以下。結果出現瞭一個問題,有的企業銷售規模已經達幾億、甚至幾十上百億,達到大型甚至特大型企業的收入規模,但人數不到300 人,也被統計為小企業。如2011 年規模以上小型工業企業平均銷售規模達1.36 億元,相當於小企業收入標準上限2000 萬元的5.5 倍;當年有7943 傢微型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范圍,平均銷售收入5507 萬元,是微型企業收入標準上限300 萬元的18 倍。為解決收入與人員標準不匹配問題,建議將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銷售收入最高限分別定在1000 萬元、1 億元和10 億元,超過此限者,不管從業人數是否達到20人、300 人和1000 人,均分別統計為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三是擴大規模以下小企業抽樣調查覆蓋面。國傢統計局對小企業的抽樣調查數量為3 萬戶,數量嚴重不足,復蓋面太小,難以反映小企業真實情況。建議增加對小微企業直接統計數量,擴大對小微企業真實情況的掌握,至少擴大到10 萬戶。並且,把小微企業的統計重點放在市縣一級,擴大縣級對小企業的直接統計數量。四是建立中小企業稅收分類統計。目前稅務統計中沒有大中小企業分類稅收數據,無法判斷大中小型企業各自的稅收貢獻。新的劃型標準出臺後,稅務部門也應采取一定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稅收的統計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更科學依據。6、立法問題:加快《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自2003 年實施以來,對於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但現行法律中對中小企業概念規定過於籠統,而2011 年6 月發佈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則規定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種類型。也就是說,在國傢政策層面,微型企業已經從過於籠統的中小企業概念中分離瞭出來,如果不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立法資源、政策保護並沒有用在需要保護的微型企業上面,從而偏離瞭《中小企業法》的立法目的。因此,全國人大應盡快開展《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工作,建議進行以下幾項修訂:一是更改法律名稱。小企業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已經成為我國企業類別的“常態”。立法對象也應進行調整,從“促進發展”轉換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上來。我國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企業總數的約0.1%、1% 和99%,創造的增加值各占大約1/3。從立法技術的角度,宜將《中小企業促進法》更名為《小企業法》,將立法對象確定為小企業,這才是國傢需要特殊解決的問題。二是擴大法律適用范圍。為適應經濟發展的現狀,並符合企業劃型標準,將法律適用主體范圍擴大到包括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戶。這有利於相關政策的細分,便於在稅收、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等方面制定更特殊的優惠政策,特別是針對微型企業的政策。三是突出權益保護與政策支持。在市場競爭中,小企業處於弱勢地位,國傢應當予以保護與扶持。《小企業法》要更多體現國傢對小微企業的各類合法權益的保護,對小微企業在創業、生產經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技術進步、職業培訓等方面的財政、稅收、科技支持。7、人大、政協問題:設立專門的小企業委員會《中小企業促進法》從資金支持、創業扶持、技術創新等方面規定瞭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措施,國務院和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瞭政策法規和配套文件,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小企業立法、執法和監督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促進小企業發展相關法律較少。隻有《中小企業促進法》一部基礎性法律,實際操作性不強,“非公經濟36 條”、“中小企業29 條”和 “民間投資新36 條”等政策文件缺乏法律約束力,屢遭執行難障礙,容易產生“玻璃門”和“彈簧門”現象。二是現有法律法規涵蓋范圍不全面。沒有考慮地域差別性,也缺乏大型企業和壟斷企業與小企業公平競爭方面的內容,在促進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融資、稅收和就業等方面也不夠全面和深入。三是缺乏針對小企業政策落實的監督和追蹤考核機制,執法力度不足。小企業本身處於弱勢,部分政府部門推動小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監督和考核機制缺失,造成小企業政策法規難以貫徹執行。建議在我國人大和政協設立小企業委員會。雖然人大和政協分別已經下設財經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擁有小企業調查研究、提案、審議、立法等職能,但隻是其眾多職能之一,重點不夠突出,對小企業重視不足。而美國參眾兩院雖然也下設能源和商業委員會、金融委員會等負責處理經濟相關事務,但依然特別設立小企業委員會,足見美國國會對小企業的重視程度。如果我國借鑒美國經驗,在人大和政協設立小企業委員會,將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的小企業上層管理制度機制,極大地推動我國小企業的立法、執法和監督工作,促進小企業長期穩定發展。8、政府管理問題:國務院設立國傢中小企業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中央層面,國務院負責制定中小企業政策,對全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相關政策執行。二是地方層面,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中小企業進行指導和服務,很多地方政府都設置瞭中小企業局。但由於在國傢層面缺乏專門的主管機構,對中小企業管理存在機構重疊、職能分散、政出多門等問題,阻礙瞭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凸顯國傢對小企業發展的重視,應提升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層次,建議中央政府設立國傢中小企業局,列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所有的中小企業管理職能。各地設立地方中小企業局,作為政府組成部門之一,這將有利於更好地落實國傢扶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也有利於為小企業提供更有效的服務。國傢中小企業局的主要職能應該包括:按照中小微型企業劃型標準,研究、制定和貫徹落實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制定全國小企業發展規劃,對全國小企業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和服務;建立全國共享的中小企業信息平臺,推進中小企業全國信用體系的建設,制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細則;籌集、管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指導建立中小企業全國金融服務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全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指導中小企業開展科技進步、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工作;指導中小企業開展國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指導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工作。資料鏈接:2010 - 2012 年規模以上大中小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2012 年規模以上大中小型工業企業經濟數據

新聞來源http:房屋貸款利率比較2016必知的貸款小技巧//news.hexun.com/2014-02-24/16245084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zb15fr70b 的頭像
    ozb15fr70b

    盧芳如的網路好康大分享00

    ozb15fr70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